博鱼·(boyu)体育官方网站

院士跨界演绎经典实验“抖音科学夜”吸引520万人次围观

小编

徒手驯服闪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4亿年前的古鱼类化石是个什么样子?国乐演奏者方锦龙等大师靠人体感应合奏一曲《十面埋伏》…!

6月1日晚8点,抖音联合北京卫视共同推出“抖音科学夜”晚会,抖音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次超过520万。晚会在北京卫视、北京纪实科教频道同步播出。

院士跨界演绎经典实验“抖音科学夜”吸引520万人次围观(图1)

参加本次晚会的院士和诸多科学家都是在抖音上广受欢迎的科普创作者,包括“火山爷爷”刘嘉麒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玩骨头的卢老师”卢静、同济物理退休教授“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等,晚会现场有不少粉丝远道而来前来“追星”,早早等待晚会开场。

晚会以抖音网友喜闻乐见的实验为串联,例如戴伟博士的“火焰掌”、吴姥姥与方锦龙跨界演绎的特雷门琴和无皮鼓演奏等,都源自抖音上点赞过百万的科学实验,吸引了线万人次围观晚会,来自全国各地“大朋友们”在知识的氛围中度过“六一”。

晚会播出不久,刘嘉麒院士科普玄武岩、卢静讲述人类起源的话题内容冲上热搜,引发更多网友关注、讨论。“原来玄武岩可以拉丝做成衣服”,“为了研究人类的起源,科学家把3cm的鱼骨头磨成500片,这是一种怎样的科学精神!”!

在实验员的现场演示下,玄武岩细丝即便被火焰烧过,依然能恢复原来的形态。83岁的刘嘉麒院士在虚拟技术的帮助下,前往“月球”科普玄武岩的神奇特性:玄武岩拉成丝后,不仅能做成防火服、宇航服,甚至未来还可以用于在月球上建房子。

刘嘉麒院士在抖音科普火山和地质学一年不到,即收获了超过153万“云学生”,被抖音网友称为“火山爷爷”。

院士跨界演绎经典实验“抖音科学夜”吸引520万人次围观(图2)

徒手驯服闪电,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实验现场,节目组准备的特斯拉线万伏的高压电,引出的闪电电弧最高可长达2米。为了顺利完成实验,江寻千曾前往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的物理实验室,学习实验背后的物理学原理。穿上铜丝衣、走进高达2米的盐水玻璃水缸中,当江寻千伸出手与李永乐老师引来的“闪电”相接的那一刻,现场观众一边为江寻千捏了把汗,一边也在陈征与李永乐老师的讲解中理解了高频交流电的特性,以及它的发明对人类现代生活带来的便利性。

李永乐老师是广大网友熟悉的数学老师,但很少人有会提及他其实是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高材生。

院士跨界演绎经典实验“抖音科学夜”吸引520万人次围观(图3)

另一个跨界合作的实验节目,是国乐演奏者方锦龙和同济退休教授“不刷题的吴姥姥”吴於人合奏《十面埋伏》。合奏之前,方锦龙先以“无弦琴”特雷门琴独奏了一段非遗民歌《小河淌水》。特雷门琴是100多年前苏联物理学家利夫·特雷门发明,经吴姥姥科普,特雷门琴发声的原理,原来是靠上下两个天线感知人体的距离,以距离控制发出声音的音调与音量。

科普结束后,吴姥姥还带了从福建科技馆借来的“无皮鼓”,另一个靠感知人体而发出声音的乐器,与方锦龙合奏了一曲《十面埋伏》。73岁的吴於人教授通过脑洞大开的物理实验,吸引514万人在线听课,是众多网友喜爱的“科学姥姥”。

此外,还有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博士与相声演员李然合作,以趣味故事串联火焰掌、液氮玫瑰等多个抖音热门化学实验。酷炫声光电实验,传播背后科学原理的同时,也向广大网友展现科学之美。

除了趣味实验,现场演示人类4亿年前的祖先、与自己的数字分身对话等,多位科学家带来的趣味演讲,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兴趣。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卢静,是广大抖音网友熟悉的“老朋友”。2019年她曾用鸡骨头拼出了一只恐龙骨架,视频发布在抖音号“玩骨头的卢老师”上,点赞迅速超过百万,卢静的科普视频也由此受到更多人关注。此前她也曾因“人类的祖先是鱼”等话题频频登上抖音热榜,此次她带来的演讲则是围绕另一位著名古人类学家张弥曼的“化石磨片法”研究展开。

张弥曼将一颗3厘米的鱼骨化石磨成了500片,最终确定了人类的起源为肺鱼型类。但原先的磨片法对化石的磨损是不可逆的,在卢静和她的团队努力下,目前已经可以靠CT技术更精准地探测鱼骨化石的内部结构,并借助3D复原技术复原古生物,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4亿年前的世界。

院士跨界演绎经典实验“抖音科学夜”吸引520万人次围观(图4)

作为《流浪地球》首席科学家、“图丫丫”的设计者,王元卓在现场带来了自己的“数字分身”。主持人询问抖音网友最关心的“人类能否被AI所取代”时,王元卓打趣道:“把AI的电源拔了就行”。实际这句话背后也有一定科学原理,王元卓进一步解释,原来AI大模型的运转需要大量算力的支持,AI取代人类之前,确实也需要获取足够的电量。集趣味与知识性的科普,也是他作为抖音科普创作者的特质。

院士跨界演绎经典实验“抖音科学夜”吸引520万人次围观(图5)

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平台都非常注重科普知识内容的扶持,持续邀约院士、科学家入驻平台,“抖音科学夜”是丰富科普内容的一次尝试。希望未来能够用更加多元的形式,回应网友对于科学的好奇心,也将持续与权威机构、专家学者展开合作,生产更多优质的自然科学内容,助力科普传播。

目前抖音已有超过30万像卢静、王元卓一样的知识创作者,其中包括8位两院院士在抖音日常更新科普视频,超过400位教授入驻。《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超过56亿人次在抖音上搜索“为什么”,超过77。3亿人次在抖音点赞自然科学内容。2024年以来,相关内容投稿量同比增长169%。越来越多人,把抖音当作一个学习科普知识的APP。(曾宪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