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这座位于华北平原东部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优势,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融合古今、跨越发展的新晋旅游目的地。
在华北平原的心脏地带,沧州除了全国知名的经济发展强市,更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沧州位于中国河北省的东南部,地处河北平原东部的黑龙港流域,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山东,成为北京和天津的南大门。在这里,大运河悠悠流过,见证了千年来的商贸繁华与文化交融,而黄骅港则以其蓬勃的经济活力,为这座城市开启了通向世界的蓝色大门。
一条运河穿城过,满目风景入画来。沧州,以大运河为轴,黄骅港为翼,串联起古代文明与现代经济的华章,演绎着一场从古韵到新潮的华丽蜕变。从古老的大运河到现代化的黄骅港,这里融合了千年文化与时代气息,成为了探索中国北方文旅魅力的绝佳之地。
今年“五一”小长假,随着沧州坊盛大开街以及园博园、南川老街等景区百余项文旅活动相继启动,沧州市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五一”假期,沧州文化和旅业爆发式增长。经统计测算,5月1日至5日12时,全市旅游人次333。67万人次,同比增长19。74%;旅游消费28。37亿元,同比增长13。52%;京津游客40。04万人次,占比达12%。“五一”假期沧州酒店、票务等提前预订量同比增长160%,位居全国“五一”假期小众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六位。
化身热门旅游目的地,沧州靠的是什么?澎湃新闻()日前在沧州采访发现,沧州市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促进提升城镇化,沿海经济带建设助力推进大开发、大开放。沧州市明确,将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打造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示范区、沧州城市重要标志”,切实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资源。
“沧州的发展既要有经济的‘内涵’,又要有文化旅游的‘颜值’。”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融大运河韵,领黄骅港风。沧州以大运河为魂,黄骅港为翼,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飞跃,更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绽放出新的光彩。
谈及京杭大运河,许多人往往先想到杭州、扬州、苏州等等。然而,在全国众多运河城市中,沧州是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因此,最能展现大运河河段精华、感受大运河文化的城市,定然有沧州的位置。
沧州东临渤海,取沧海之州之意,却兴于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沧州中心城区穿城而过,是沧州人的“母亲河”。几个世纪以来,这座运河之畔、渤海之滨的城市,因其陆海通达的区位优势而生机勃勃:蜿蜒流淌的京杭大运河造就了其数百年的商贸繁荣,孕育出别具一格的“运河文化”。
沧州市运河区,是全国唯一以“运河”命名的城区。在运河区,更是有依托大运河原生态河道而建的运河公园。此外,大运河渊源深厚的沧州也拥有许多独特的运河地名,这些地名有的直接与运河水利工程相关,有的则是运河漕运文化的彰显。
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日夜奔流,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绵延不绝,时至今日仍散发着无穷魅力。沧州作为大运河畔的文化名城,既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与传统韵味,又在新时代潮流中不断创新发展,将古典与时尚、传统与创新紧密结合。
京杭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黄金航道”,据沧州日报此前报道,大运河沧州段蜿蜒流淌、宛若玉带,特别是沧州中心城区段保存完好,九曲十八弯、沿途多遗迹、处处是风景,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原线日,在沧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沧州市大运河船舶停运以来首次恢复通航,再现了“一船明月过沧州”的盛景。2023年,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在沧州市举行,“大运河上的园博会”,尽显千里通波、大美运河的独特韵味。
近年来,沧州文旅部门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提升到新的高度。沧州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以挖掘沧州特色文化内涵为重点,深化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加速回暖,供需潜能持续释放。2023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次达4050万,旅游收入达到481。62亿元。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统筹推进吴桥杂技、东光生态、泊头手工业、沧县兴济运河名吃、沧州武术文化、青县红木等7个特色文化名镇建设,努力把运河沿线规划建设成为具有沧州特色的经济带、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
“大运河纵贯沧州8个县(市、区),是一座难得的文化宝库。”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沧州如今设计发布了“缤纷花季,沧州大运河踏春赏花之旅”“文化探寻,沧州大运河亲子研学之旅”“赏味潮玩,沧州大运河美食度假之旅”等多条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涵盖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南川楼商业街区、东光连镇谢家坝、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沧州重点景点。
近年来,沧州市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大化工业遗存改造提升、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有机结合,依托大运河加强园博园与中心城区运河两侧景观景点关联,同步推进中心城区运河沿线及周边街区打造、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随着沧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进,南川楼、朗吟楼、沧曲书舍等一批古迹复建重修,大运河畔呈三足鼎立之势的南川楼、朗吟楼和清风楼,都成为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亮眼之作。
“这几年,沧州的发展确实很不错,很多的景点像春笋一样,并且各有特色。沧州的狮城公园,博物馆,图书馆,园博园,非遗馆,大化工业遗址……沧州好多景点真的投入了很多心血,却不收门票,能感受到迎接游客的满满诚意。”潇潇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园博园和南川老街都已成为沧州的城市新地标,作为本地人感觉今年的游客比往年都要多。
今年“五一”假期,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又迎来新景象,沧州园博园内的沧州坊在“五一”当天正式“开街”。在园博园沧州坊欣赏精彩绝伦的舞台演出,到充满烟火气的南川老街感受沧州独特的运河文化,“狮城”成为了京津冀周边游的名副其实的新潮“打卡地”。
今年,我身边也有不少京津的朋友到沧州的“南川楼”“清风楼”打卡,到黄骅港看海,配文都是那句经典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的确,“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建设,让沧州在空间上的优势愈加明显。京沪、京九、朔黄铁路贯穿,京广、京福、银歧等多条国道纵横全市,沧海之州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作为首都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南大门,沧州到北京的高铁只需50分钟左右,到天津也只要20多分钟,名副其实的京津一小时都市圈,让“周末到沧州”显得自然而然。
但一座城市要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驻足打卡,就必须有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作为底气。那么,沧州的底气何在?
提起沧州,不少人想到的是沧州武术和吴桥杂技,这两项文化传承,一直以来都是外地人眼中沧州鲜明的标签和名片。
作为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1992年,沧州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吴桥杂技则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沧州落子、沧县狮舞、泊头传统铸造技艺、河间皮影戏……大运河千年流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河而生,囊括了传统技艺、杂技、武术、曲艺、传统戏剧等多个类目。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截至目前,大运河沿线处,沿大运河而生的非遗代表性项目377个。”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张朝霞介绍,近年来,沧州市打造了百狮园、南川楼文化街区、大化工业遗存等重点项目,围绕打造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实施了中国大运河非遗展馆项目。
8个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千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项,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正是以诗中的“一船明月过沧州”为主题徐徐展开。
15885平方米的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展览面积,展馆各展厅围绕非遗场内化展示需求,采用场景塑造、雕塑、绘画、屏幕互动、体感互动、沉浸式体验、传承人现场表演等多样化的展示和活动手段,向观众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听盛宴。
张朝霞表示,伴随着生生不息的运河之水,沧州正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引领,以杂技、武术等特色非遗项目为重点,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传承,着力打造“中国大运河非遗之城”新名片。
“有不少年轻人来沧州,一上车都是问我哪儿的驴肉火烧正宗,谁家的火锅鸡好吃。”沧州市区的一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表示。
在沧州,火锅鸡店鳞次栉比,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和绝招。火锅鸡味道麻辣鲜香,食用时配以当地的特殊调味——甜醋蒜泥,回味无穷。品尝特色美食,感知地方文化。除了驴肉火烧、火锅鸡、羊肠子,泊头烫面蒸饺、吴桥宫面、连镇烧鸡等非遗传统美食,也让沧州与“美食荒漠”的名单毫不“沾边”。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文旅品牌发展报告2024》提到,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倾向于追求情感体验和品质生活。
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再到泉州簪花、洛阳“汉服热”年轻人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标准从过去的旅游资源,配套服务更加倾向于美食、情感和体验。美食带来的浓浓烟火气,让沧州这座城市拥有了更多新潮年轻的粉丝。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沧州出行攻略”里,除了运河、非遗、美食等关键词,黄骅南大港湿地、十里金沙滩、这样的字样也渐渐多起来。
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事实上,在不少人以往的印象里,沧州与运河相关,却不知沧州也是一座沿海城市。当地媒体曾自我剖析,无论是河北人,还是外省人,多数人的意识里并没有“河北是沿海省”的概念。甚至有人概括,河北是沿海的身份,内陆的经济和观念。
近年来,河北多次提出“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建设环渤海港口群”。向海出发,发挥沿海优势,正打造河北新的经济增长极。2010年,黄骅综合大港开航,结束了沧州市有海无港的历史。如今的黄骅港,不仅成为全国十大港口之一,全年吞吐量也连续四年突破3亿吨。
今年4月举行的沧州市黄骅港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沧州市海洋和港航管理局二级调研员于金义介绍,黄骅港自1981年7月开始筹建,作为河北省第一个地方商港,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建设形成港口岸线公里的煤炭、散货、综合、河口四个港区。截至2023年底,黄骅港建成各类生产性泊位4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41个,设计吞吐能力达2。88亿吨。
于金义提到,黄骅港是朔黄铁路、邯黄铁路的东部起点,港口后方有石黄、沿海、津汕等高速公路与腹地便捷连通。黄骅港是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我国主要的煤炭装船港、“三西”煤炭外运第二出海重要通道、津冀沿海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枢纽港。
2023年5月,习在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考察时强调,黄骅港作为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要加强港口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
一年来,黄骅港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的步伐不断提速,今年一季度,完成吞吐量8807。14万吨,同比增长11。53%,增速在全省港口位列第一,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5。43%,黄骅港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迈出了坚实一步。
今年4月8日,黄骅港雄安新区内陆港在雄安综合保税区揭牌设立,这是黄骅港对接内陆腹地,推进海陆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向海洋跨越,黄骅港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港口,更是一个历史的交汇点。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无数商船的来往和文化的交流。今年5月13日,黄骅港至俄罗斯莫斯科中欧班列首次开行,再度扩大了黄骅港的班列运行版图。目前,黄骅港已开辟内外贸航线多个港口有航运贸易往来。国际班列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众多国家,让黄骅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如今,黄骅港在保持其现代化功能的同时,也积极探索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位于沧州渤海新区的十里金沙滩总面积41万平方米,长度5公里,是全国最大的人工沙滩。此外,黄骅港周边的湿地保护区,如南大港湿地和黄骅湿地,通过生态旅游的推广,让游客在自然的怀抱中亲近候鸟、观察湿地生态,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沧州取得如今的成绩,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交融。”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周钧平表示,沧州的发展既要有经济的“内涵”,又要有文化旅游的“颜值”。大运河和黄骅港,一个是历史的见证者,一个是现代的开拓者,它们在沧州这片土地上交汇融合,共同创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